不少力气,才穿透蛮军的包围圈,呈送到洞庭军的魔帅面前。
龙虬岭起义,这样的消息,让师皓颇有一些错愕。
但凡对局势稍有那么一些了解,都绝不敢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于那种绝地起事抗蛮。
围攻隋州的蛮军将有一部分被迫调防,北边的蛮军也会滚滚而下,最终,那些起义者能够活下多少人,真的不好说。
更有可能的是……一个也别想活着逃出来。
议事的大殿里,他将地图摆放在矮案上,直接盘膝坐在地上,看着地图。
隋州的位置、楚州的位置、巢湖的位置……龙虬岭的位置!
他在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叹息。
这批人帮助了所有人……但却是谁也无法帮助他们!
大战依旧不停,随着春雷的第一声炸响,淮水上下游,尽皆卷入战火。
形势之乱,到后来已无人能够看清。
但正如师皓所判断的,在坚守了七天之后,龙虬岭的义军全数尽灭。
黄天军成功攻下了楚州,淮水上游的蛮军被迫回防。洞庭军不但成功的守住了隋州与光州,甚至已开始进一步向颖州进发。
楚州的丢失,对蛮军来说,威胁极大,这意味扼守着大运河的高邮城,暴露在那黄天军的攻击之下。
洞庭军与黄天军在战略上,已开始首尾呼应。
龙凤会却依旧没有能够打下巢湖,还在与庐州的蛮军纠缠。
蛮军犹如一条长蟒,虽被洞庭军与黄天军扼住头尾,龙凤会却未能趁机将这条长蟒拦腰而断。
于是淮水及其周边的大战,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起来。
正月初一,本该是新春之际,这场爆发的战争到了极致,洞庭军攻下颖州。
正月初二,紧靠秦岭的宋州,有宋州最大的帮派和合帮爆发起义,连克诸镇。
正月初三,至少有八处抗蛮势力,在秦淮各处起义,烽烟四起。
正月初四,大兴城天地帮杀官造反。其后,巴山、南山尽皆起事,反蛮浪潮快速扩散。
蛮廷置其它各处叛乱于不顾,兵力汹涌而下,全力平定淮水。秦岭以南、长河以北,蛮军之兵力已达八十万之众。
洞庭军也在快速吸收周边的反蛮势力,兵力达到十五万,改旗号为“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邪莲宗为背景的洞庭军,却取了一个以《道德经》为意蕴的名号。此等做法,因为太过玄妙,直令人无法理解。
正月初六,黄天军杀入高邮城,占据半日后失守,黄天军被迫退回楚州。
而在这几日里,龙凤会引都雄山三万义军,协助攻打庐州。李承隆亲临前线指挥战事,功败垂成,都雄山义军首领“戟雄”曹天义被蛮将阿海乾所斩杀。
阿海乾乃是蛮军中的五品高手,亦是四大豪门中罕合瑞树之女婿,原本在“皇族”中出身较低,却被罕合瑞树破格提拔后,收作女婿,并在军中一路提升。
其人擅长兵法,且拥有神通“增长天王”,虽是五品,但在神通的助益下,可等同于四品。
龙凤会竭尽全力,依旧未能控制巢湖,连前来援手的都雄山义军,都因此而溃灭,一时间,人心不稳。
正月初七,龙凤会李承隆自封“大盛王”,发布檄文,号令天下,复兴大盛朝。
“这人是疯了吗?”因为攻打高邮城失败而焦头烂额的李秀儿,在楚州城中看着送呈给自己的那份檄文,硬是给气笑了。
第412章 两难处境、两颗头颅
“大盛王?他到底哪来这么大的脸,称孤封王起来了?”李秀儿当真是气得好笑。
局势乱成这个样子,黄天军也被逼得去硬攻高邮,最大的一点,就是龙凤会连个庐州都没能攻下。
但凡龙凤会攻下庐州,兵逼淮水中段的寿州,将抗蛮势力连成一线,洞庭军也就可以不用去强攻颖州。
明明洞庭军应该去打许州或者陈州,控制住颖水上游,大范围压制蛮军战略空间。
就因为龙凤会没有能够按计划逼近寿州,扼住淮水中下段,使得黄天军在淮水下游面临着巨大压力,洞庭军三面皆敌,不得不替龙凤会逼近寿州,好让洞庭军、黄天军能够在淮水上下游首尾呼应。
而现在,在战场上堪称毫无寸进,现在都还在巢湖跟蛮军死斗的龙凤会,开始自封王公并“号令天下”了。
他们哪来这么大的脸?
“李承隆这是急了!”殿中,一名身穿长袍的老者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又将眉头舒展开来。
此老名唤唐泽,不会武功,乃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他虽是文人,但在白道中颇有一些名望,蛮廷曾经请他出山做官,他不肯从,连夜逃亡,被蛮军追上。
幸好他自身虽然不会武功,但认识不少会武的朋友,及时赶到,将他救下。
此后他隐居于楚州东北靠海的一处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