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军事 > 红色玛利亚 > 784.我伊朗自有宗教国情在此

接受着最高的礼遇,鲍斯在德黑兰这里待了两天时间。

由于玛利亚距离这里比较远,所以在玛利亚到来之前,鲍斯与伊朗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进行了接触。

在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伊达尔汗接触时,鲍斯立即感受到对方的特性。

那是严厉的,且又是严谨的。

由于伊朗也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所以鲍斯很想知道,伊朗究竟是怎么赶走英国人的。

苏联帮助是一回事,但更多的努力,必然是伊朗人自己。

毕竟,伊朗的独立战争是发生在1918年,那时候正是苏联的红白内战,压根就没精力去帮助伊朗。

别说是出兵帮助,就连补给资源也很难给过去,毕竟那时候的东面战场,几乎被白军控制。

所以说,伊朗能够赶走英国人,苏联是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

鲍斯就是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把英国人给赶走的。

对于这件事,哈伊达尔汗表示理解。

同为世界毒瘤的英国的受害者,哈伊达尔汗对鲍斯没有丝毫保留,直接说出他们当时的处境。

那时候的抗争日子,要多难就有多难。

因为,那时候的哈伊达尔汗革命军,可不仅仅要对付英国人,还要对付国王政府军,还有各种军阀力量与旧时代势力。

那段日子,哈伊达尔汗称之为‘烈火的考验’。

这场‘烈火的考验’曾一度逼得他们陷入死境,若非苏军在东线战场上打出了很大优势,并打通了与他们连接的通道。

不然的话,他们真的要灭亡了。

当然,后续的战斗里面,率领的革命军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并最终统一整个伊朗。

而他的成功要点,只有一个。

“人民战争。”

当哈伊达尔汗说出这个词时,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那自豪的表情,灿烂无比,仿佛是一束光亮,直让鲍斯有些无法直视。

“人民的战争,就应当由人民来解决。”

“而我们,只是帮助伊朗人民,协助他们对各个反动势力进行打击,如此而已。”

这番话说得轻飘飘的,可事实上却非如此。

‘人民的战争’这五个字,可是充满了血与泪,充满了背叛与斗争。

五个字,全都是鲜血和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

哈伊达尔汗聊起了他们是如何抗争,又是如何联合人民。

当哈伊达尔汗聊到伊朗森林军这支革命军时,脸色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森林军跟他们伊朗革命军一样,都是为了驱逐英国殖民者,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伊朗。

然而,负责领导森林军的库切克汗却遭到了离间,他打算来一场鸿门宴,邀请所有伊共成员,然后将所有伊共成员全部杀死。

这是极其严重的背叛,而这件事,被那时候的契卡所知获,并且告知给伊共。

然而,那时候的伊共大多数人都是认可库切克汗,并认为库切克汗是他们的同路人。

最后,有一半的伊共成员都过去了,哈伊达尔汗也在其中。

当哈伊达尔汗说到这个鸿门宴时,那肃杀的气氛,就连鲍斯也捏了一把汗。

“如果不是有苏联的契卡同志拼死保护,恐怕,我已经死在了那里。”

说到这,哈伊达尔汗只有一阵唏嘘。

这种事情对于伊共等革命军而言,就是背叛行为,而且因为鸿门宴的原因,大量伊共成员在宴会中被杀。

哈伊达尔汗就是被契卡用命保护才得以存活。

自那时起,伊共便陷入了最艰难的时刻,若非那时候的苏俄已经打通了西伯利亚白军,给他们带来了足够多的后勤补给,他们恐怕已经灭亡了。

那是他们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是烈火的考验。

也正因为经历了烈火的考验,伊共上下都抛弃了幻想、

这是崛起之路,伊共扛过来了,并在最后成功取得胜利。

说到这里,哈伊达尔汗脸上浮现出对未来的向往,毕竟现在的伊共得到了真正的统一,而苏联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干涉。

听到这里时,鲍斯心中有了疑惑。

苏联……没干涉伊朗??

自从与苏联的总书记约瑟夫进行接触之后,鲍斯心中便有了一个印象。

这位苏联领导人,绝对不是传闻中那般的好相处,他充满了野心,是一个铁腕政治强人。

所以,在他来到伊朗时,鲍斯便立即认为,伊朗必然是受到了苏联的诸多干涉。

可当事人却否认了这件事,并大力赞扬苏联在外交上的国际主义精神。

“钱德拉先生,您可能有所不知,当我们统一了伊朗之后,整个伊朗都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

“工业被打烂了,农业被摧毁了,无数人无家可归,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吃不果腹。”

“那时候,留给我们伊共手上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

“就是在这么一个烂摊子上,苏联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

“他们为我们伊朗提供了无息贷款,提供了工业建设的基础设施,也给我们建立了很多学校。”

“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们不少粮食,解决了那时候的燃眉之急。”

“我很清楚,你必然会对苏联充满戒备,充满戒心,但是啊钱德拉先生,理想和现实必须融为一体。”

“不能因为理想而忽略现实,也不能因为现实而抛弃理想。”

“你……好好想想吧。”

‘理想’……‘现实’……

巨大的落差感,让鲍斯的压力骤增。

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被一颗巨大沉重的石头给死死压着。

看向眼前的伊朗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鲍斯心中的纠结,更胜几分。

不久之后,玛利亚到来的消息被带过来了。

哈伊达尔汗一听到是玛利亚主席到来,立即激动起来,他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并对鲍斯说道。

“钱德拉先生,我不会强令您做些什么,但这是一个机会,我希望你能抓住这个机会。”

“毕竟,印度等不及了。”

这番话,彻底压制住了鲍斯心中的忧虑。

他再怎么多虑,再怎么担心苏联的扩张野心,他也必须优先考虑现在的印度。

伊朗在还未得到彻底解放之前,其内部情况就已经够复杂的了。

可是,与伊朗相比较起来,印度的情况更加复杂。

如若鲍斯要彻底改变印度,首先要做的,就是与苏联搞好关系。

想明白这些道理之后,鲍斯整理自己的衣着,跟在哈伊达尔汗身后而去。

当他们来到了贵宾接待所时,一位十分好看的女性出现在自己面前。

鲍斯先是一愣,尔后便释然了,若无意外眼前之人就是自己的上司,同时也是他所需要讨好的对象。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位苏联女性领导人,居然会如此好看。

这一愣神,让哈伊达尔汗的脸色有点尴尬了,他连忙用手肘拱了拱身边的钱德拉·鲍斯,见他回过神来,便向玛利亚说起了客套话。

对于这些外交场合,玛利亚得心应手地进行回应。

这些事情,已经习惯了。

只不过,在玛利亚来到伊朗时,心中还是颇为惊讶。

虽然苏联一直在给伊朗提供帮助,但是,对伊朗进行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约瑟夫。

毕竟,那时候的约瑟夫就是在苏俄的东线战场。

反观玛利亚,由于她那时候所负责的是欧洲方面,这使得她对伊朗的了解,还保留着一定的刻板印象。

这份刻板印象,自然是来自于上辈子的记忆。

要知道,原时空中的伊朗,其名称虽然叫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可这个国家的政体却十分微妙。

那是一个三位一体,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会议民主共和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结合起来的三权分立体制。

在1972年的时候,伊朗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教法学家监护的政治制度。

根据原时空中的宪法规定,伊朗所实行的政教合一,其实是神权高于一切,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伊斯兰教原则。

只不过,在1989年的时候,因为内忧外患,伊朗被迫修改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及领袖的权力不可侵犯,在最高领袖领导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

可即使如此,伊朗的宗教问题依旧严重,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微妙。

当然,这些问题都与巴列维王朝脱不了关系。

但这里就不一样了,伊共核心党员并没有被如历史那般,被一场鸿门宴给歼灭,巴列维王朝也没有出现,国王势力已经被彻底推翻。

留下来,就只剩下宗教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正因如此,现在的伊朗正走向了一条,比原时空中,更能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的道路。

玛利亚到来伊朗时,她要求司机不走繁华的道路,而是绕远路,故意经过工业区和农业区。

经过这些地方后她才发现,伊朗的发展,比自己想象中的都要快上不少。

特别是伊朗的工业发展。

由于伊朗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凭借这些石油资源,伊朗的工业发展比很多国家都要快。

根据苏联计算,伊朗的工业潜能甚至比意大利都要强,前提是没走错道路,陷入资源陷阱。

这因为这份潜力,伊朗的发展非常的快,只需再给多几年时间,伊朗应该就能追上意大利的后脚跟了。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至少就目前来看,伊朗还在发展阶段。

经过工业区和农业区的道路后,玛利亚看到了伊朗的初步发展成就。

虽说这是首都的发展,其发展进度必然比其他地区要好很多,但玛利亚还是对伊朗的发展抱有信心。

至于宗教世俗化等问题,则要交给他们的领导人去处理了。

随着玛利亚来到招待所后,哈伊达尔汗和鲍斯立即来到门前,进行了一番寒暄。

过了那外交之间的寒暄后,哈伊达尔汗便自觉地离开了。

他很清楚,他们二人之所以会来到伊朗,必然是与印度有关。

或许,伊朗能伸出援手,而哈伊达尔汗也愿意伸出援手。

但考虑到伊朗内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去处理解决,再腾出手去加入印度内部矛盾,恐怕是得不偿失。

这并不是出于国际主义精神考虑,而是出于国家利益的方向去考虑。

随着哈伊达尔汗的离开,玛利亚立即找到对方入座。

然后,她向鲍斯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如何看到甘地?”

这个问题十分敏感,至少对于鲍斯而言,这个问题是致命的,其致命原因,正是因为他曾经是国大党一员的身份。

但鲍斯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会问出这个一个问题。

因为,这就代表着,玛利亚对鲍斯并没有百分百信任。

既然不是百分百信任,那为何又要推荐自己?帮助自己在书记约瑟夫那里取得援助?

这个疑问困扰着鲍斯,他绝对不会想到,玛利亚的担忧并非凭空而生。

她的担忧,是有着历史痕迹。

第一个历史,正是伊朗的抗争史,伊共遭到了森林革命军的背叛,大量党员惨遭杀害。

这个时空的伊共并没有被全灭,契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原时空的伊共,就是在森林军的鸿门宴下全部被杀害,就连现在的伊朗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哈伊达尔汗,也同样死在了那场鸿门宴上。

而第二个历史,则是上辈子的某个白色恐怖,大量革命战士遭到背叛,几十万人惨死。

这个时空也同样发生了,让苏联对震旦的战略部署发生巨大改变。

正因为这两段历史,玛利亚不得不慎重起来。

她确实欣赏钱德拉·鲍斯,但鲍斯毕竟是前国大党成员,本身也是地主阶级的一员。

尽管有自己这个例子在此,地主阶级出现一位背叛阶级的革命战士也属正常,但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非常规。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一旦鲍斯向大地主阶级妥协了呢?

到那时候,印共就会成为他们的讨伐对象。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玛利亚不得不警惕小心。

如果鲍斯真的是隐患,玛利亚会毫不犹豫地将他视作为敌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