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7章
三种刀各有各的用处,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很强大。
离自己最近的这一把,应该是陌刀。彭毅观察了一会,得出了结论。
如果这四把刀分别是唐刀的四种类型,那么这一把很有可能就是陌刀。
陌刀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唐刀虽然分为四种,但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只有陌刀。
因为骑兵是古代的特殊兵种,而陌刀就是骑兵使用的刀。
初唐时期,唐军以大量的骑兵作战为胜利的重要保证,然而到了唐朝的中期,唐军步兵陌刀队的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最辉煌的战争历史,同时也创造了陌刀神话。
从武德到天宝年间,大唐帝国在立国战争及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唐陌刀队,天下闻名。
大唐天宝十年,执掌大唐帝国安西都护府的大唐名将高仙芝,率2万安西军及1万仆从军,翻过帕米尔高山,穿越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攻入阿拉伯帝国的恒罗斯地区。阿拉伯帝国此时已经集结了二十五万大军,正要进攻安西四镇,于是双方在恒罗斯地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战斗持续了五天,英勇善战的安西军,他们在高仙芝的指挥下,连续七次击败了阿拉伯军队的进攻,首先由步兵用强弓硬弩对敌人实施精确的远程打击,箭如雨下,阿拉伯军队死伤无数.
然后就是唐军所向无敌的陌刀队出击,陌刀刀锋过处,阿拉伯军队人马俱碎、尸横遍野。
此战最后虽然因为唐军的盟友葛逻禄人临阵倒戈,至使唐军失利,但大唐陌刀队恐怖的战斗力,也吓破了阿拉伯人的胆,迫使他们最终放弃了与大唐帝国争锋的念头。
据《新唐书》列传六十三记载: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安禄山反,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进收东都,嗣业战多。
公元663年八月二十七日,历史上大唐帝国与日本之间的第一次生死大战,也是大汉民族与倭寇决定师徒名分的白江口之战爆发了。当无数凶悍倭寇蜂拥而至的登上唐军战舰后,他们本来以为是胜券在握了,哪知这却是倭寇们噩梦的开始。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片耀眼的寒光,而在一道道寒光闪过之后,伴随着的是阵阵的哀嚎之声,凶悍的倭寇或被拦腰斩为两段,或由上至下被劈为两片,无一具完整的尸首。
此时的战场已成而为一边倒的屠杀,倭寇的尸体浮满了海面,污血顺流而下,竟使白江口的海水变为了深褐色。大唐帝国的120艘战舰,迎战日军的1100多艘战舰,经过两昼夜的血战,大唐帝国舰队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全歼了倭寇的舰队,六万日军精锐尽数葬身海洋。
自白江口一战后,直至后来的的近千年时间中,倭寇从未再敢向大汉民族发动过战争,使野心博博倭国日本安分了千年,唐刀居功至伟。
其实并不是当时日本的刀不好,日本军队的佩刀,就锋利程度而言,还要超过唐横刀,但是日本刀开封角度小,在追求锋利的同时,也丧失了刀身坚硬的特点,加上唐代的铠甲技术也非常成熟,所以日本刀完全就攻不破唐朝军队的防御。但是唐横刀本身就追求极致的破甲,刀身不仅坚硬,还非常柔软,即使斩击的时候,刀身扭曲了一定的角度,也会瞬间复原,最终完好无损。而且唐横刀的刺伤力量很大,能够轻易的贯穿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