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塑造人设
“当然,有句老话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家馆子就是饭馆虽小色香味俱全,他们家的烩面可是一绝!”
杜河说着,当先走了进去,熟络地朝店主打招呼:“杨叔,一碗烩面,多放辣椒哈!”
说着,杜河看向了余霜。
余霜看到了杜河在店主面前的熟络,这份熟络是装不出来的。
她想了想,跟着道:“我也一样,烩面少辣。”
店主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脸上写满了岁月的风霜,笑呵呵点头应承,去后厨和老婆一块忙活去了。
两人坐定,余霜好奇道:“我以为......杜先生这样的成功商人,会锦衣玉食,没想到就吃烩面?”
杜河笑着摇摇头:“经商没有成功一说,一朝起高楼一朝楼塌了,永远都在走钢索,所以我从来不用成功来标榜自己。”
“至于吃饭......等你下午跟我去了酒局就知道了,那儿是拿酒填肚子的地方,就不适合吃饭,再说......那儿的饭菜,是真的没有这种街边小馆好吃。”
“哦?”余霜脸上露出不相信的神情:“那可是中泰饭店啊。”
小饭馆的桌子上有那种凉白开,杜河给自己和余霜各倒了一杯,笑道:“余小姐觉得,像中泰饭店那种地方,是干什么用的?”
额......
余霜倒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想了想试探着问道:“宴请、团聚、办席......”
杜河抿了口凉白开,笑道:“你看,你说了这么多,它偏偏就不是吃饭的地方。”
见到余霜想要反驳,杜河继续道:“宴请是为了建立感情、团聚是为了维系感情、办席是为了加固或悼念感情,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真正为了吃饭。”
正说着,两碗热腾腾的烩面被端了上来,面白汤浓,冒着香气,配菜和分量都十分有诚意。
“来,先吃,饭店的饭你吃过,吃吃这个你就知道哪儿是真正吃饭的地方了。”杜河递过去一双筷子,热情地招呼。
余霜来之前吃了饭,本来是没有食欲的,但是闻到烩面的香气,莫名间口齿生津、馋虫大动,再加上杜河的话让她产生了好奇,她尝试着接过筷子,吃了起来。
一口面,面条筋道、光亮爽弹,自然而然地吸引着牙齿去咀嚼、品尝它。
再喝一口汤,鲜香沁人,刺激着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
余霜这一吃,竟然食欲大开,停不下来了。
杜河笑问:“不错吧?”
余霜一边嚼着面条一边点头:“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做法,竟然比饭店里的好吃数倍。”
“当然,这材料也实在,高筋面粉、好羊高汤,可都是真正高端的食材,”杜河说着,脑海中蓦然想起了前世某个国民纪录片的台词,下意识地开口道:“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技巧。”
听到这话,余霜又是眼前一亮,面都顾不得吃了,掏出小本本记录杜河的‘金句’。
她有预感,这次的生活见闻,绝对会让杜河、报社还有她这个记录者,三赢!
杜河见到余霜的动作,也没有阻拦。
他想了想,开口道:“其实......余记者,不是我不愿意和你多分享商业上的事情,事实就像我说的一样,我们经商就是在走钢丝,我现在就处于随时可能会一朝倾覆的状态。”
杜河说着,面色沉重地摇头叹气,搞得小饭馆内的气氛都压抑了起来,余霜吃面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事实上,这正是他的用意所在。
他可不是什么没脑子的人,能无缘无故请余霜在这苍蝇小馆吃饭。
经历过前世信息时代的他,深知媒体形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记者还是爷的时代。
今天请余霜吃这顿饭,就是为了给余霜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慢慢博得余霜的好感,从而讲述自己的难处,让余霜同情自己,在新闻媒体上自己就能有一个天然牢固的盟友。
他眼睛毒,早就看出余霜虽然是个见多识广、本事不错的记者,但对于真正的民间疾苦、人情世故还是懂得太少。
他有把握,这话说出来,不用他继续说什么,余霜自己就会开口发问。
果然,杜河一口气还没叹完,余霜就好奇地问道:“杜先生现在正蓬勃发展,怎么会说可能一朝倾覆呢?”
能问出这句话,就代表余霜已经入了杜河的套。
杜河用筷子搅着面,极为认真地看了余霜一眼:“接下来的话,我希望余记者听听就是,一个字都别记下来。”
这是要说秘密的前奏啊,虽然不能记录下来,但是当做秘闻听听也好。
余霜忙不迭地点头,眨巴着眼睛看向杜河。
杜河深吸一口气,语气深沉地开口:“余记者见到了我的表面风光,却不知道我面临的危机,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怎么起家的吗?”
他看了余霜一眼,叹气道:“我是靠打击水货起家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得罪了中泰县原本的水货大商人祝玉龙,你向中泰的老人打听打听,他们一定还记得这个名字。”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彭州谋发展,最后却黯然回了中泰,说是中泰环境好适合发展,其实是因为在彭州与当地的大商人起了冲突,只能龟缩回来。”
“上次专访时说的强卖我重卡的那位,在中泰体制内、商界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一直没和我罢休,还有泰河昌电子剪彩仪式上,本地商界老前辈牛宗昌牛老的发难你应该听过......”
杜河半真半假,言辞恳切地对着余霜讲了许多,最后认真地看着余霜:“我得到消息,这些人现在很有可能已经联合起来,准备针对我的泰河昌洗衣机发难,你觉得我这么一个小商人在他们面前,是不是很有可能一朝倾覆?”
几句话之间,杜河就给余霜建立了一个泰河昌周围群狼环伺、如履薄冰的景象,余霜这种不懂商业的人,只是想一想,就能感觉到杜河面临多少的危险。
就好像一个人去户外游,脚底的草丛中藏着毒蛇、身边的溪水里潜着鳄鱼、对面的山林里趴着老虎、头顶的树冠上蹲着秃鹫,随时准备分尸这个人。
那种泰山压顶的压力,扑面而来。
余霜喝了一口汤,平复了一下心情:“我的确没想到,杜先生经商,风险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