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现代言情 > 赵四娘家 > 第 263 章

原来之前赵四娘担心赵永年那一块会出什么幺蛾子,便拜托汪琦帮忙盯梢郑氏,郑氏怀孕的消息便是汪琦打探来的。不过肚子大了是瞒不过人的。郑氏又恨不得人人都知道她怀了儿子,刚一显怀就四处张扬,能打听出来并不稀奇。可籍贯就不同了,郑氏素来对她的来历讳莫如深,很难想象她会把籍贯也到处乱说。在这种情况下,要弄清郑氏的来历可谓千难万难。

不过,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上回肖永业趁着赵永年不在的时候。指使他家家丁花钱雇几个闲汉,一起去白水巷绑人。别说肖永业那时已经成了外姓人,就是他还姓赵。郑氏也轮不到他来管,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占理。退一万步讲,他就是占理,郑氏也不可能乖乖地束手就擒。正如预见的那样。两伙人在那儿扯了好一阵子皮。引来无数路人围观。因为汪琦吩咐住在那一带的伙计有事儿没事儿帮他盯着点儿郑氏,那里摆出那么大的阵仗,伙计的家人立马听到风声,第一时间就报给了汪琦。

“小王的老娘白婶来通知我的时候正是饭点,我实在是脱不开身,就打算让她替我观望一下事情的进展。可巧的是那天我家小子休沐不用去书院,就在铺子里猫着。那小子是个爱凑热闹的,一听说有热闹好瞧。就屁颠屁颠地跟着白婶去了白水巷。

“要说那郑氏,她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很有一手撒泼打滚的好功夫。可她大着个肚子,到底干不过那些个闲汉。加上她才搬来没多久,也没有交好的街坊四邻给她搭把手,等我家小子到了的时候,她连同她闺女都已经被捆住了,就准备往车里塞了。就在这时候,斜刺里冲出来个老太太,哭着喊着推搡着不让闲汉把人绑走。那些闲汉虽是临时雇佣而来的,但肖家家丁眼光毒辣,挑出来的人个个都不是善茬。他们被老太太弄起了火性,就狠狠推了老太太一把。这还不够,老人家倒地后,又接连踹了好几脚。几个人加在一起,转眼的工夫那就是好几十脚了,老人家被踢得直叫唤。

“我家小子看不过去,就站出去拦了一把。有了他的带头,另有好些个热心人也站了出来,纷纷谴责说怎么也不该对老人家动手。领头的那个估计是怕事情闹大发了不好收拾,终于肯开口拦住那些闲汉。那老人家算是捡回了一条命,郑氏和她闺女虽还是被捆着,那些人也不像先前那般粗暴了,下手终于轻了些。郑氏就趁着这个机会跟那老人家交代了几句话。我家小子耳朵尖,离得又近,就听了个七七八八。那老人家应当是郑氏的老娘,郑氏让她不要担心,回老家好好呆着,等自己脱身后自会去找她。”汪琦细细说来。

赵四娘眨巴眨巴了眼睛,奇道:“那汪叔叔你是怎么知道郑氏的老家是在长治的呢?以郑氏的机警,她总不会在肖家人面前提及老窝所在吧?”

汪琦答道:“郑氏那么狡猾,当然不会提了。事实上,她和她老娘说的都是家乡话。那话古怪得很,咱静海人基本上就没人能听得懂。”说到这儿,汪琦嘚瑟道:“谁让我爹给我找了个长治的媳妇儿呢?孩子他娘嫁来静海也快二十年了,可她人笨,静海话怎么也学不周全,说出来的话总是带着浓重的乡音。我家小子给他娘这么一带,长治话虽不会说,听懂确是没问题的。那郑氏自作聪明,以为说家乡话就没人能听懂了,却不想被我家小子听去了。”

许多年前,幽州是一望无际的荒原,人烟极为稀少。直到前朝颁布了一系列开荒政策后,才有大批人马陆续迁徙至此。由于居民来自不同地域,分别操着不同的方言,时常无法正常沟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朝就在幽州大力推行官话。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各地话语虽然依然存在差异,但已和官话颇为接近,基本上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不过,事非绝对,也有万一。像长治县那种山高路险的穷乡僻壤,官话推广得极为有限,除了县城里,其他村镇还是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

赵四娘忍不住和姜荷莲子对视一眼,均想,用方言来说私密之事,这可不是郑氏独创,肖家人也曾用过这法子。这两拨人,冒坏水居然冒到一块儿去了,称得上臭味相投。不过两次用这法子遮掩,两次都被人揭穿,也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麻烦上门

一想到这儿,头顶上笼罩了好几天的阴云总算是拨开了一条细缝,姐妹二人的心情终于不再那么沉重了。

姜荷莲子问道:“据我所知,长治县的家乡话少说也有五六种。郑氏所说的是哪种呢?”

前世姜荷莲子再度前往燕京的时候,途中曾和一青年同船。那青年年纪不大,却甚是博学,尤其精通音韵。多年之后,甚至听说他写出了燕国第一部韵书。

当然,那是后话了。想当年,那青年或许是见姜荷莲子生得美貌,一路上总是借机搭讪,姜荷莲子被迫灌了一脑门子的音韵知识。故而,她略懂一些长治方言的特点,寻思着,若是能确定郑氏说的是长治哪块地方的方言,就可以大大缩减寻找范围,更加迅速地查出郑氏的老窝来。

汪琦诧异道:“哟,长治的家乡话还分那么多种呢?这我还是第一回听说!这些年为了看我那丈母娘,我可没少跑过长治。我就觉着那儿的人说话腔调特逗,却没听出有啥不同呀?”

“是有不同的,而且相差得还挺大的。即便是长治当地人,也不一定能够听懂那里所有的家乡话。”汪掌柜沉吟道:“我那亲家住在长治西面儿,我听亲家公说过,他们那一带的人祖上都打晋州来,说的是晋州土话,语音很是不同于官话,别的地方的人很难听懂。既然俊哥儿能够听得懂,那么郑氏的老家应当就在长治县以西。”

长治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道路又是九拐十八弯的。虽说有了汪掌柜的提示,可以把范围圈定在长治以西。但按理来说,要从那儿找到一户人家,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不过,幸而赵四娘有和梁研合作开设薯来宝,长治县正是薯来宝的重点推广区域之一,可以说,长治的每个镇集上都有它的身影。若是能够召来薯来宝掌柜的帮忙。将人找出那是指日可待。

只是这样一来,就瞒不了梁研了。以他那包打听的能为,相信他很快就会收到消息。

事事都让梁研掺上一脚。不要说姜荷莲子了,就连赵四娘都觉得很不妥。

“你说得对,这事儿最好避开梁研。”赵四娘辞别汪氏父子后,回到客栈后也不瞒着赵三娘。把事情的梗概和她说了一通后。就开始异想天开道:“要不咱也花线雇几个当地的闲汉,让他们帮咱找吧?闲汉嘛,都是游手好闲四处乱逛的,对周遭的人和事应该很了解,雇来找人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主意挺不错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