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没有能出其右者。而它家能够那么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酿酒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它家有着极硬的后台。
方才,他听说家里要开酒坊了,大喜过望,想着以后就不用花钱去买酒了。可当他得知赵四娘打算用低价来和别家竞争时,登时吓了一身冷汗——自家小妹真这么干了,流香酒坊还不把她给生撕了呀?如今他家勉强算是小富之家。却无权无势,绝对得罪不起人家。他深深觉得。赵四娘此举欠妥,不,应该说是非常不妥。
或许是赵三郎的忧虑不安太过明显,以致于感染到了家里其他人,他们也渐渐意识到赵四娘的做法可能会得罪到得罪不起的人,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看到这些风一吹就倒的“墙头草”,赵四娘很无奈地撇了撇嘴,这段日子专断独行惯了的她就打算力排众议,蛮干到底。就在这时,她看到赵永忠拧成川字的额头,心里蓦地一软。
她之所以这样想方设法地开设酒坊,不过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从而让家人过上更加舒适富足的生活。尽管她有信心做好烧刀子的生意,也深信其他酒坊不敢打自家的主意,奈何她的家人不相信呀!若是她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即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证明她的做法足够妥当,可在这期间家里人肯定少不了担惊受怕,这就和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考虑到家人的感受,赵四娘沉吟良久后决定放弃烧刀子的酿制,改酿其他种类的低度酒。
那到底该选哪种呢?黄酒,清酒,三白酒,葡萄酒……纷纷从她的脑海里闪过,一时之间,她有些拿不定主意。
赵四娘知道很多种酒的酿造方法不错,但她并不精于此道。论起她在酿酒方面的优势,至多不过是前世的外公家附近有一个乡办酒厂,管理得颇为疏松,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一起去里面玩耍,懂得一些简单的酿酒工艺。再有就是读书期间常去各类展会做兼职,里面不乏一些推广烈酒、啤酒和葡萄酒等的酒类展览会。为了更好地给前来观展的客人做介绍,她或多或少了解过一些相关的酿酒知识。以及,她其实是个隐藏得挺深的酒鬼,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她不但能喝,还很会喝。
然而,这就是全部了。即便出于兴趣,她在网上看过不少酿酒的方法,但她仅酿过几次米酒,其他酒类并没有亲手实践过。因而,酿米酒等一些简单的酒她或许行,但要把酒酿好,酿出名声来,这恐怕很难。更糟糕的是,如今她最“拿手”的米酒还不方便酿了,这可怎么办?
要不就酿葡萄酒吧?这个她虽没酿过,可她熟呀!
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公问人要了几根葡萄秧回来,第二年就开花结果了。那一串串紫晶晶的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成为了夏日的一景,直到现在她还有印象。只可惜那些葡萄中看不中吃,又酸又涩,着实让人难以下咽。可要扔掉的话,未免又太过可惜。素来勤俭持家的外婆就从酿酒高手那儿打听回来葡萄酒的酿法,把那些葡萄都酿成了酒。家酿的葡萄酒自然比不上外面卖的口感好,但味道还是不错的。即便外公很“小气”,每次只肯用筷子沾点儿给她尝,她这个小酒鬼还是品出了滋味。每到夏天,就会眼巴巴地望着葡萄架,期待着那甜丝丝的美酒。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合时宜
做法简单,发酵时间短,成本也不高——不必费事儿选用什么好葡萄,弄些野葡萄、山葡萄、酸葡萄就成。酿葡萄酒,多好的点子呀!
就在赵四娘为自个儿这个“绝妙”的点子怡然自得之时,家里其他人闻言,表情却很怪异,一个个都皱着个脸,好似便秘了一般。
姜氏想了又想,委婉地开口道:“四娘,咱幽州都兴中秋的时候边赏月边吃葡萄,却没听说过有人重阳吃葡萄的。”
重阳不吃葡萄?这是为什么?幽州的习俗吗?
来这儿还不到一年的赵四娘尽管满腹疑惑,却怕露馅儿,没敢贸然发问。
见赵四娘一脸迷惑,性急的赵三娘心里藏不住话,也顾不及会削了她的面子,就开喷道:“你也不看看时令,这都快重阳了,你让咱上哪儿去整葡萄回来呀?呵呵,还葡萄呢,葡萄叶子都快掉光了。也真是难为你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馊主意来!”
不会吧?梁记的院子里就有一个葡萄架,当时赵四娘特意瞄过两眼,见上面结着累累硕果。这从静海回来还不到半个月,就过了葡萄的收获期了?这也太快了吧?
赵三娘瞧见赵四娘那不服气的小样儿,就知道她对方才自己所说的不大相信,便又举例论证道:“百味堂后面的山上就有一大片野葡萄,上面结的果子不好吃,就一直没人动它。前两天秋霜一下,就只剩下葡萄藤了。你要是不信。可以亲眼去看看!”
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赵三娘面前,赵四娘终于无话可说。
赵三郎见赵四娘被打击得蔫蔫的,忙打圆场道:“其实。小妹这主意还是不错的。如今葡萄虽少却也不是没有……”
还是大哥知我心啊!大感下不了台的赵四娘充满感激地望着给她递台阶的赵三郎,只听他继续道:“龙威镖局里那几个葡萄架上就还有好几个果子,摘下来凑凑估计也有个把来斤。”
这话说的,噎得赵四娘一口气差点没上的来。
大哥,你真是来给我解围的?确定不是为了报复我老阻止你去镖局,逮着机会来拆我的台的?
切,你还不如不说呢!
赵四娘表示她很生气。她生气的结果很严重,将会直接造成酒坊计划无限期搁浅。
哼,一个个的就会说嘴。就显你们能了!你们行?那你们上啊!反正老娘我是不干了!
只不过赵四娘嘴上嚷嚷着不开酒坊了,可到底是舍不得酒坊的巨利。这不还没过两天呢,她就四处找寻起适合建造酒坊的地儿来了。
赵四娘在城东的沿江两岸买了大片大片的荒地,除去建造新作坊和饲养场用去一小部分外。还有大片荒地空着。她原想从中划一块出来建酒坊。然而不看不知道,实际考察后才发现那儿绝对不缺水,可惜水质却不是很好。虽说拿来饮用不成问题,但要想用这样的水酿出美酒来就有些困难了。
别看赵四娘酿酒是个外行,可她深知优质的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性。前世她常去的那家乡办酒厂之所以会选址在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的外公家附近,不是因为别的,正是由于那儿有一口据传已有千年历史的古井,延续至今。依然流水不断,里面的井水更是清冽而又甘甜。受到前世思维的影响。她就一心想找到一处可以媲美千年古井的水源,在那附近建造酒坊。
按理说,如此上佳的水源极难找寻。即便是有,估计也早已有主,而主人多半不会答应抛售。就在赵四娘为此头疼时,赵三娘嗤笑一声道:“咱百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