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BL文 > 我再也不敢坑主角了[穿书] > 第(66)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当晚,许恪忐忑不安地回到相府,万万没想到,他以为进宫了的相爷竟然就在府里等着他。从他进门,就被翟修身边的人陪着,连换衣服的空档都没有留给他,直接将他带到了相爷的书房。

这下要死了!

许恪心里哀嚎着,绝望犹如漫天的大雪扑面而来。

至少让他想个能糊弄过去的理由再来啊……

翟修坐在书桌背后,面前堆积着一堆信件折子。他飞快打开一封扫了一眼,就随手批了几个字丢在一边。

连许恪进来,他都没有停顿手上的动作。

许恪默不作声地跪在翟修的书桌前,只听翟修对他说:"伤都养好了?你回来多少也能替我分担一些。"

用语之温和,是许恪再也想不到的。

他抽空抬头看见许恪正跪着,不由奇道:"你跪地上做什么,还不快来替本相整理文书?"

许恪懵了,这是个什么发展?

虽不明白翟修是何用意,只是没人喜欢跪着。许恪忙起身,依照翟修的习惯,替他分类各种信件。只听翟修又道:"这次去边关,有什么事要对本相回禀?"

这大约就是给他坦白从宽的机会了,许恪略一犹豫,便照实说道:"别的倒没什么,只是属下和定国侯世子……"

翟修眼中jing光一闪,只佯作不知,问他:"定国侯世子怎么了?可是又提着剑要杀你?"

"那倒没有。"许恪不知道翟修知道多少,可这个样子明显不适合胡说。他便装作颇为为难的样子,解释自己在边关的行为:"定国侯世子对属下余情未了,属下也就半推半就了。"

翟修拿着笔的手一顿,又轻飘飘写着字,口中道:"那也没什么,你和他同朝为官,能化gān戈为玉帛最好。只是儿女情长也要有分寸,你莫忘了自己的身份,须知你身上的担子不可轻。最要紧的是别误了正事。"

"是。属下不敢。"许恪谨听教诲,心里却很不以为然。

什么担子?不过是变着法子怎么从朝廷口袋里掏银子,养国家的蛀虫罢了!这天下倘若易了主,也不知道这群蛀虫又会如何是好。

翟修又转给他一封信件,道:"如今朝廷多事,叛民攻占我大营十多个州县,我已禀明陛下,出了正月就要大肆用兵,如此一来,丘民那边我怕是顾不上,还得你多上心。"

许恪道:"属下自当尽力。"

翟修又叹道:"还有一事,等出了正月,各部开了衙,你仍旧去户部当差,钱尚书会妥善安置你的。"

说到这个,许恪便想提一句那位钱副使的事。

他才叫了一句"相爷",翟修就道:"钱副使的事儿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吏部已经下放他当知县了,过了年就上任,不会留在户部碍你的眼。"

许恪:"……"叫那样的人去当一方父母官,他能治理好一县百姓?翟修是嫌这个天下还不够乱么?

接下来,两个人都没怎么说话。许恪沉默地做完事,就被翟修打发出去了。彼时已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他去大厨房领了饭,才回自己的房间里。

但是翟修却没有用晚膳,而是趁着宫门还没有下钥,又匆匆忙忙入了宫。

若不是那位大人执意要他第一时间就去见许恪,查明许恪的动态,他也不会在宫里办公到一半就急着出宫。但是折腾这一趟,翟修并不觉得累。

许恪到底还是他们自己人。

……

仁安十五年二月,朝廷增加兵力,去镇压各地的乱军。没隔太久,捷报就频频传来。同一时间,太子在西北边关对高昌的大战,也节节胜利。

yin了一个年节的天,似乎终于开始放晴,仁安皇帝也终于有心情继续修道了。

如此一来,翟修自然不必夜夜在宫里办公,那个隐藏在背后的蛀虫组织也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

只是好景不长。朝廷的镇压过于惨烈,起义军的反抗也愈加激烈。

等到了仁安十五年五月,起义军已经攻占了大营朝半壁江山,隐隐有了分庭抗礼之势。整个南方的州县,都已归于起义军之手,不受朝廷管制。

当歌颂起义军的民谣传到京城的时候,仁安皇帝一病不起了。

这个皇帝自继位以来,于治理天下并无半分功劳,成日沉迷修道。谏臣如何苦劝他都不听,一度扬言大营朝国富兵qiáng四方来贺,他便是不上朝也不会亡国。

现如今,真的要亡国了,这个潇洒一辈子的皇帝,才知道害怕。

他夜夜梦到自己的父皇指着他鼻子骂,说祖宗大好的江山,他连守成都不会,就是养一头猪也比他qiáng。仁安皇帝在梦里瑟瑟发抖,犹如小时候偷懒不肯读书时,被姜帝师告到先帝面前,他父皇咆哮着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样子。

夜不安寝,惊惧过度,一来二去的,仁安皇帝就病了。

这病势汹涌如排山倒海,太医们每天都擦着汗战战兢兢地开方子。但谁都知道,陛下这病,是心病,光喝药,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这日大臣云集于龙榻前探病侍疾时,内监总管卫祁悠悠开口道:"既然陛下这病是乱军闹的,那挫败了乱军,江山一统,陛下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进宫侍疾的诸位大臣:"……"这不是废话吗?谁都知道陛下病在哪儿,可这不是拿乱军没辙吗?

见没人吭声,卫祁又道:"既然朝堂上的诸位大臣,没有法子能收拾得了乱军,奴才出个主意,诸位大臣们莫见怪。"

毕竟是在龙榻前,侍疾的列位大臣忍住没吭声。卫祁这才慢悠悠道:"太子殿下不是在边关用兵如神么?何不把太子殿下召回镇压叛民?"

此言一落,有人刚想说太子还得和高昌人打仗,如何抽得了身?

就听见翟修拍手称妙,并道:"殿下在边关已有威名,且高昌人也已尽数赶回自己的领地,此时召殿下回京,最合适不过。"

连翟相都如此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反对什么,也都附和起来。

其实关注边关局势的人,自然知道此时召太子回京,并不妥当。太子费尽心机布置一场,只求与高昌决一死战。此战毕,高昌亡国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再扶植一位高昌皇族的没落王子称王,从此以后,高昌就是大营的附属国了。大营西北少说几十年都不会有战事。

这中间的利弊,是个人都看得见。

也因为如此,所以叛军虽然闹得厉害,翟修又多次暗示,就是没有人提议召回太子。

反正大营朝一时半刻也亡不了,等太子收拾了高昌人,转个头自然能空出手收拾乱军。

哪知这件心照不宣的事,被一个老太监说了出来。

卫祁不过一个内监,说他没见识也有可能。翟修却不同,他毕竟是一朝丞相,要是连这点轻重缓急都分辨不出,也坐不得这个位子了。

那翟修的心思,就十分值得细究了。

左不过是怕太子权势过大,功劳过大,日后回朝会分他的权,夺他的势,就像去年的定国侯一样。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