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卡卡小说网 > BL文 > 我再也不敢坑主角了[穿书] > 第(50)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许恪正发着愣,就听见翟修叫他。他走过去,翟修说:"你今天回去收拾一下,搬到相府住。"

许恪应下,心头各种滋味泛起。

出了门,外面果然下了雨。

他没带伞,翟修的私宅倒是有备用的,可他不想拿,冒着雨缓缓往家里回。

路过看见那个买糖葫芦的,正冒雨赶路。

许恪把他拦下,要买下所有的糖葫芦。

那人吃惊道:"客官,这都淋雨了,不能吃了。"

许恪道:"无妨,我就买回去看看。"

买糖葫芦的人笑着说:"客官真是好心,那在下还是照旧收你一半钱。"

"照旧?"许恪疑惑道。

那人解释说:"客官怕是忘了,以往客官总照顾我生意,只是很久没来了。"

许恪便知道那些事是原身做的,他不好多说什么,付了钱背着糖葫芦架子,赶紧走了。

回到家里,一群萝卜头都眼巴巴看着他,孙空一看他背着个糖葫芦架子,便说:"又是看人家可怜,就买了剩下的糖葫芦。"

他说着伸手拔了一串,就往嘴里塞。

许恪忙拦他:"淋了雨,不能吃了。"

孙空看他一眼,"你以前比这还不能吃的东西让我们吃的还少?"

许恪被绕进去了。

倒是古冬贴心地跑过来,说:"许首领,我给你烧好了热水,你洗洗别着凉了。"

明明是个小大人,却一脸担忧的模样,让许恪心里一软,就算是为了这位孩子,他也得振作起来,跟在翟修身边也要努力捣毁他的组织。

洗过澡,换了衣服,出来还有古冬准备好的午餐,许恪心里舒服极了。夸奖古冬几句,把他弄了个大红脸。

吃过饭,许恪想了想,说:"萝卜头们,我得搬出去住啦!"

孩子们本来都在看他,一听他这么说,一下子围了过来。

只有孙空生气地扔了吃了一半的糖葫芦,跑了。

古冬忙说:"许首领,你要搬去哪里住呀?"他虽不想孙空那般反应激烈,也是一脸不舍。

许恪愧疚地道:"许首领也舍不得你们,可是头领说了,要我搬到他家,我也不能不搬呀!"

古冬随即好奇道:"许首领是要和你的哥哥一起住吗?"

许恪一怔,他先前倒还真没想过许忻住哪里。到底不是自己亲哥哥,关心不够,真是惭愧。

他问古冬:"你认识我哥哥?"

许忻也在丘民组织里,只怕这群萝卜头是见过他的。

他刚这样想,就见古冬却摇摇头,说:"没见过许首领的哥哥。"

第 45 章

仁安十四年的冬天,特别难过。

秋里huáng河发洪水,致使数十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拨了赈灾银子,却被层层克扣盘剥,真正用之于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一开始灾民涌进城中,又无法被妥善安置,不久后就引发了两座城的瘟疫。

其他城池的官员怕疫情扩散,锁了城门,将灾民拒之于外,只每天从城头上发放些吃食,任凭城外的灾民哄抢。因此而相斗致死的灾民和饿死的灾民,尸体都堆成了小山。

事情上报到朝廷,仁安皇帝忙着求仙问道,根本不想管。灾民的事,就被推给了翟修。

许恪跟在翟修身旁,听翟修教导他:"不必多加理会,等chun天来了,灾民自然离去,因为都还要回家种地。"

许恪点点头,心里却觉得要出事了。

紧跟着秋里下了两场连绵大雨后,北方就直接入冬了。灾民既无御寒之衣,也无过冬之粮,更居无定所,靠着一点点救济,也算撑到腊月头上,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朝廷一口气还松完,边关却又出了事。

腊月初八还没到,八百里加紧战报却先到了。原来和大营国相邻的高昌国,入冬以来也连下bào雪,日子颇不好过,竟打起了抢掠大营边陲之地的算盘。

偏生镇守大营边关的大将,原是定国侯麾下的副将,实在没有定国侯的威慑力和魄力,高昌一用兵,竟接连丢了五座城池。

仁安皇帝在朝会上大发雷霆,翟修作为首辅,首当其冲被好一通责骂。

骂完了,还得继续商议接着怎么办。

高昌原是大营国的附属之地,早在二十多年前,高昌和大营打过一次仗,当时年不满二十岁的戚平临危受命,一战成名,也因此被先帝封赏了定国侯爵位。定国侯此后又戍边多年,高昌惧怕其威名,因此年年上供朝拜,不敢稍微迟上一点。

仁安皇帝恼怒的地方就在于此,定国侯刚过世不到半年,高昌就敢来犯,莫非是欺大营国除了定国侯再无能战之将吗?

高昌还真就是这个意思!

翟修当权十余年,对非翟党的人无差别打击,连定国侯这般类于国之长城的,他都敢杀,别说其他人了。

如今事到临头,朝野上下连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都找不出来,他这个丞相,被骂一点都不亏。

没两天,翟党给他出了个主意。如今高昌气势正盛,唯有御驾亲征,才能振奋民心。但是仁安皇帝年龄也不小了,这些年又都求仙问道,仙丹一吃一大把,身子骨究竟如何,也没人清楚。若是御驾亲征之时,不小心薨在外头,那他翟修就是千古罪人,怂恿陛下以身涉险,是要被史官记录在史册里的。

这可不行。

思来想去,翟修倒想到一个替代者,就是那个不良于行,被定国侯打岔没废成的太子。

既然没废成,他就还是太子,是储君,代父亲征,这就是责任。

翟修也不计较他单方面和太子过不去的那些事了,忙不迭把这个提议向仁安皇帝禀明。

仁安皇帝到底是当父亲的,还犹疑地说:"太子腿上有疾,怕不能上战场。"

实在是剩下的几个皇子年纪都太小,没有其他人选。其实就是太子,过了年也不过十八岁,尚未加冠,算不得成年。

翟修又拉了一堆话,想要说服陛下。

奈何仁安皇帝慈父之心膨胀,且觉得让太子上战场没什么必要,只要前方将领有出息,何愁高昌不退?于是他执意要问过太子愿不愿去战场。

翟修本以为太子定会推诿,因为自断了腿后,太子就躲在东宫毫无动静。此番让他亲征,将腿部的毛病示于众人面前,以他怯懦的性格,应当是不肯的。哪知传话的太监很快回来,说:"太子应了。"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太子代陛下亲征,边关的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备受鼓舞。

接着除了选良将,就是准备打仗需用粮草。

可惜国库被翟修一gān蛀虫早就掏空了,哪里还能拿出钱粮来,供将士打仗!

没有怎么办?加税!

原本chun秋两季分别纳钱税和粮税,要打仗了,先把来年chun季的钱税征用了,还多加了三成。上头指明要在年前把税收齐了,好给边关将士送过去。

以往这种事,发了灾的州县都是免税的。

今年却没免。非但没免,那些征税的小吏还说,就是卖妻卖子也得把税jiāo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