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当日在大明宫太液池畔,李豫问李汲:“若长卫处仆固父子之地,将会如何决断?”李汲当时第一反应:怎么决断?当然是拥兵自重,跟朝廷谈条件啊!
仆固父子统领天下强兵的朔方镇,名高权重,自然不乐意步郭子仪的后尘,回长安去坐冷板凳——换了李汲,很大可能性也是同样的想法。然而李汲知道,如今大乱初平,人心思定,即便朔方全军听命,想造反也是举步维艰的,不但无益于家,抑且大害于国,相信仆固父子但凡有些头脑,不至于行此下策吧。
当然啦,他也跟李豫说了,如今朝廷当以优抚为上,不宜过份逼迫,若其父子自觉无路可走,那一时间昏了头铤而走险,也是保不齐的事情。
倘若李汲处在仆固怀恩的位置,他自忖是不敢反的——时机太差——但也不大可能随叫随到,归朝入觐。搁从前可能没事儿,但有来瑱的先例在,诸镇节度都难免疑忌朝廷,那就不大可能释兵来归啦。
冷板凳我可以坐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若归朝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反了哪,去撞撞大运看!
由此李汲才向李豫献计,请得郭子仪的亲笔书信,再加上自己拍胸脯保证,自命有五六成的可能性,暂释仆固父子之疑。尤其郭子仪久领朔方,威望无两,而仆固怀恩担任朔方节度使才不过几年时间而已,无论恩还是威,都比郭子仪差得很远——
实话说,朔方军中也派系林立,若非昔日李光弼杀张用济,迫使诸将聚拢在仆固怀恩身周,抱团取暖,估计如今老贼连半军都掌控不住。
由此李汲才会欢宴朔方军将,遍告郭子仪信中之言,就是要削弱仆固怀恩在军中的影响力,尽可能阻止他迈上那条不归之路——所谓“人怀利器,杀心自起”,那我若是将你的利器夺走呢,你还敢铤而走险吗?
本以为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可以彻底打消仆固怀恩的疑虑,肯于还朝。李汲虽然心说只要把你弄回长安去就算我赢了,你父子将来如何,不关我事,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仆固氏能够有个尚算体面的下场的。一则他父子终究奋战沙场,为国尽忠多年,实不忍坏其性命;二则那来瑱之死,已然大损了朝廷威望,若是仆固父子也落个身首异处,这国家可能真就分崩离析了。
远的不说,诸镇节度中怕是会有起码一半,将与朝廷离心离德,从此敷衍甚至是割据,不肯再听调遣。
然而李汲料想不到,仆固怀恩表面上刚硬,实际却懦弱,遇事瞻前顾后,竟然食言——你若是当场一拍几案,不管不顾地就造反,我还敬你是条汉子;这先答应我了,琢磨一晚上又往回缩,你究竟有没有主见,有没有决断啊?
只是易地而处,李汲站在仆固怀恩的角度考虑问题,估计也不敢真的相信来说之人,则退一步让儿子还朝,勉强算得上是中庸之策。仆固玚名为归朝辩诬,其实就是去长安做人质的,人质在手,朝廷很可能放仆固怀恩一马,而仆固怀恩仍将重兵于外,朝廷也不敢真对仆固玚下狠手。
如此一来,朔方军亦接近于割据了,于国无益,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算太糟糕而已,仆固父子却必定可以得活。换位思考之下,李汲觉得吧,自己若落到他父子的地步,多半也会这么办的。
关键是朔方与幽州不同,作为沿边重镇,辖区广袤而贫瘠,人口不繁,钱粮不能自给,大头还得靠朝廷供输,即便半割据,也很难跳出朝廷手心去——这种局面,不但李汲本人,相信李豫和唐廷也都勉强可以认可。
唯一担心的,就是仆固怀恩食言上瘾,退一步不足,还打算直接退回底线去——那他李二郎就彻底没招啦。
因而李汲一则羞恼,亟欲发泄,二来想要趁乱劫持仆固玚,以要挟仆固怀恩,这才拍案大骂,刺激仆固玚,迫其与自己交手。李汲久在军中,对于一般军将都有些什么本领,心里大致有数,琢磨着若是仅仅拳脚相斗,仆固玚应该不是自己的对手。
军中艺业,多半是长矛大刀,招数大开大合,更讲究多人间的配合,与惯于单人独斗的江湖技艺,大相径庭。倘若是同等体力、技能、经验的军人和江湖客步下单挑,前者输面很大;但若五对五(军中最小编制便是五人一伍),江湖客多半讨不了好去;十对十,当兵的能把武林高手打得满地找牙。
李汲最初习练的就是江湖艺业,前世所学也多为单人格斗技;而那仆固玚将门世家,未成年便从军,他哪有时间去学江湖手段啊?虽说从前二人从未较量过,但李汲据此判断,自己应该能够拿得下仆固玚。
只是朔方诸将环伺之际,必须速战速决,一旦时间拖长了,仅占胜机,亦无大用。
李汲也是拼了,由此三拳两脚,便以己之长对敌之短,拿下了仆固玚。但直到这个时候,他依然见不到太明亮的曙光——难道我还能掐着仆固玚的脖子,奢望挟之为质,生出隰城吗?由此干脆将从云霖处探听来的未必确实的消息,当众喝破。
倘若此事为真,仆固父子果然暗中勾连西蕃,则可离间彼等与诸将之心——前几天宴饮的时候,李汲可是试探出来了,朔方将吏多半无反心,更与蕃贼势不两立;倘若是云霖提供的消息不实,仆固怀恩只是派人去跟回纥勾搭——这可能性是很大的——或者他父子坚决不肯承认,那自己也可以趁机收篷,说我误信传言,因此恼怒,得罪了仆固兄……
大不了低头认错呗,反正我赢了,不必磕头。则仆固父子为了向诸将表明并无暗通吐蕃之事,应该不至于扣押甚至于弄死自己吧。
没成想形势急转直下,首先是范志诚遭到逼问,为了撇清,把仆固玚给咬了出来,随即仆固老夫人气哼哼迈至堂前。
李汲真挺感激老夫人的,不管仆固父子是否真的勾连西蕃,是否真起反意,有老夫人当面质问,起码暂时不敢再露口风。
于是李汲趁机暗示云霖,剑刺范志诚,为的是给仆固父子一个台阶下。只是如此一来,诸将多生疑忌,仆固怀恩怕是更不敢还朝了……
原本即便还朝,还有希望遥控朔方军,使朝廷不敢对自己下毒手;如今他若离开朔方军,估计张维岳、李光逸、康元宝等将再不肯听从指挥,那朝廷杀他父子,若杀两只鸡耳!
由此李汲彻底息了将仆固父子一起带回长安去的念想,若还执着,怕是仆固怀恩宁肯赔上儿子的性命,也不肯放过自己——老家伙刚才就装模作样地慨叹,其实打算一刀劈死自己呢!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就把仆固玚带回长安去做人质吧。
事情走到这一步,又有老夫人出面,想必带走仆固玚是不难的。李汲之所以要给仆固怀恩指明两条道路,因为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再筹思其它下策……
由此最终说定,由李汲伴随仆固玚还朝,为其父子在圣人面前辩诬,仆固怀恩则即刻收拢兵马,离开河东,启程归镇。云霖自告奋勇,为仆固玚保驾护航——这家伙也真敏,知道自己擅杀范志诚,在朔方军中肯定呆不下去了,则不趁此时机离开,转投李汲,更待何时啊?
李汲带着元景安等二十骑,仆固玚则领云霖等五骑,就此匆匆离开隰城,直奔长安而去。仆固玚始终板着脸,瞧都不瞧李汲一眼,倒是李汲在当晚歇宿之时,主动奉上酒食,说:“日间一时冲动,得罪了仆固兄,还望仆固兄体念我心,海量宽宏吧。”
反正我是赢了,赢的人表表姿态,不但不丢脸,还能展现度量。
仆固玚鼻子里轻哼一声,伸手接过酒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我既战败,无话可说,但……确实是那范志诚独断妄行,我父子都无勾连蕃贼之意……”
事已至此,这话得先说清楚喽,免得李汲回长安后告自家的刁状,不但可能坏了自己性命,还会恶化老爹的名声和处境。
李汲假装诚恳地点点头:“这是自然,尊父子的忠节,李汲感慕已久,岂会受小人的离间哪?”
仆固玚苦笑道:“你异日若处我父子的境地,便明白我父子的难处了……朝廷擅杀来瑱,难道你就不心寒么?哦,来瑱死时,你尚未出镇……”
李汲正色道:“我早说了,尊父子与那来瑱不同,便还朝也断无性命之忧,只是尊父子放不下手中的兵权而已。但自古以来,大将拥兵在外,朝廷岂会不起疑啊?除非正当前敌,不敢易将……然尊父子却逗留河东不去,其谁能忍?
“便我将来,必规行矩步,不轻处嫌疑之地。实在不成,可仿效郭司徒,虽无兵权在手,却也腰金衣紫,诸儿婿并列高位,共享荣华,岂不是好?”
仆固玚冷冷地一撇嘴:“手中无兵,朝廷何日想杀你,如杀一犬耳!”
李汲答道:“人生在世,本就如此。杨国忠权势熏天,马嵬驿真如犬死;安禄山、史思明纵横一世,却亡于儿孙之手;玄宗皇帝御极四十载,近乎圉死西内……要在顺势而行,因势而斗,方可保身,这跟手里是不是有兵,关系不大啊。
“倘若人人都恃强为胜,握兵称雄,如晋末大乱,先不说国家败毁,百姓涂炭,便那些拥兵重将,有几个能得全身的?天下太平,总归易活,社稷若乱,大将为匹夫所擒,朝臣受小卒之辱,常事耳。难道尊父子希望身处那般朝不保夕的乱世……代么?”
仆固玚撇过头去:“你便是嘴利,我不与汝多说!”
——————————
再说仆固怀恩收拢兵马,离开河东,返回朔方镇,于路非止一日,终于抵达灵武。
他事先便已派人探查过了,知道朝命浑释之为朔方留守,心中一则以怒,一则以喜。怒的是根据哨探所报,浑释之半个月前就来了,那会儿可能自己还在敷衍李汲呢……朝廷果然有夺我兵权之意!
喜的是,浑释之离开朔方已久,他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控得住留守部队哪?只要自己动作够快,就能彻底将之架空。由此手握重兵,虎踞朔方,哪怕儿子在朝为质,那也没啥可怕的。况且身在灵武,固然距离回纥稍稍远了一些,但距离吐蕃却更近了啊,进可因虏势要挟朝廷,退可再与西蕃勾连,那自己的地位就稳了!
不由哈哈大笑道:“是我之误也,不该因小忿久淹河东,如今猛虎归于山林,再无忧矣。”
浑释之出城相迎,仆固怀恩对他根本就没好脸色,甚至于连马都不肯下。等到返回节度衙署,仆固怀恩上座,正打算呵斥浑释之,尽夺其兵呢,忽听一声痰咳,一名青袍老者缓缓自屏风后踱出。
诸将见之大惊,一起翻身拜倒,口呼:“司徒康健,不胜之喜!”
原来这老者并非旁人,正是朔方旧帅,如今官拜司徒、关中副元帅的郭子仪。
此前李汲才刚离开隰城,便命元景安快马先行,赶回长安去见李泌,通报了河东之事,并且说:“仆固怀恩不肯还朝,释兵归镇,恐其拥兵为患——浑释之威望甚浅,不能制也!”
李泌连夜求见李豫,反复劝说,如今唯有郭子仪往镇朔方,才能压制得住仆固怀恩。李豫本不愿将郭子仪放之于外,但事态紧迫——尤其是李汲传言,仆固父子有勾连西蕃之意——无奈之下,只得命郭子仪北上。只是耳提面命郭子仪,说御蕃战事离不得公,公在灵武不可久留,但擒下仆固怀恩后,便当即刻还朝。
由是郭子仪抢先一步,潜入灵武城,当堂呵斥归来的仆固怀恩,说:“君从我归,我保君富贵不替;若不肯,先杀老朽可也!”
这仆固怀恩哪儿敢哪?只怕他稍稍露出些对郭子仪的恶意来,身后诸将便会一拥而上,把他乱刀分尸……只得随从郭子仪返回长安,一起坐冷板凳去了。朔方军仍由留后浑释之暂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